為什麼要在辦公室推行正念(上)?

<strong>Raindy Yu</strong> <strong>@ HWHK  Writer</strong>
Raindy Yu @ HWHK Writer

輔導碩士、MBSR及NLP執行師、CMBT培訓師、坐著像青蛙(AMT)導師、香港專業輔導協會院士。Raindy 是一位專業的靜觀、正念和冥想培訓導師,在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方面擁有紮實的背景,曾於社區福利署轄下的婦女庇護中心協助婦女渡過大小不同的危機,後於香港中文大學完成神道學及工商管理碩士。2004年學習正念。

以下或許是你好熟識的畫面:

  • 晚九朝五,電話長開,怕老闆call來找不到人、
  • 開會時不留神、
  • 對住電腦工作但個心飄咗去諗放工之後去食乜!
  • 返到屋企對住屋企人、好睏、無嘢講!
  • 要瞓、12點上床、碌咗好耐,三點都未瞓到!
  • 之後瞓左、不過扎醒時是八點
  • 趕頭趕命出門、迫入地下鐵、好唔容易的9:10 翻到公司!
rushing

工作壓力增加所致 : 針對於專業人員、行政 / 管理人員、文職人員、服務業從業員、技術人員等 由於過大的工作壓力和人際 關係複雜,更容易引起苦悶壓抑的失調情緒,這是典型的「職場抑鬱」表現。工作壓力已經成為一種固有特徵,如果未能有效妥善管理,將會對個人身心構成負面影響,及亦間接影響與家人的關係。

然而在個人層面上,工作壓力亦會造成生理與心理失調。壓力可能會造成身體上的疾病包括:高血壓、高膽固醇、胃潰瘍等。工作壓力亦間接地影響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,免疫系統經過長年累月的損害,很容易導嚴重的疾病,如癌症。在公司的層面來說,僱員因為疾病而需要付出的醫療成本更是年年上升!

mental health

尋求專業人士協助處理壓力的問題在香港仍不普遍

9/7/2018年,有一調查探討香港人對「個人健康」、「家庭」、「社交」、「經濟」及「工作」等五大健康指標的認知及關注,調查顯示,幾乎每名香港人都感到有壓力(92%),尤其是千禧世代(95%)。[1] 工作不穩定、期望在事業階梯上攀升及置業問題等因素,或導致千禧世代感到壓力。調查發現,因壓力問題而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在香港仍不普遍。

 員工對精神健康不太認識

香港中文大學 (中大) 心理學系教授麥穎思率領研究人員於2017年11月23日至12月1日期間進行了一個在職人士精神健康問卷調查;其發現為『在職人士普遍對精神健康不太認識,以致他們未能妥善照顧自己的精神健康,而職場上長久以來對精神病患的誤解也窒礙員工尋求協助的意欲。』[2]

僱主的支持極之不足

僱主為處理壓力提供最少支援的市場之一。約60%的受訪僱員表示於相關範疇沒有得到僱主的支援,而表示得到僱主支援的40%受訪者中,僅13%認為支援足夠。研究再指出「香港人已接受辦公室壓力是一種常態,在僱主提供醫療支援上,香港人顯得非常實際,他們寧願尋求較實質的福利,如牙醫和癌症保障,而並非期待得到專業的壓力管理援助。

multitasking.jpg

以下是筆者分析不同工作壓力之來源:

  1. 職場上的普遍現象: 長期付款(PAID)
    • Pressured 長期受壓力
    • Always on 長期處於介備狀態;沒有真正放工!
    • Information overloaded 過多的資訊、充塞的腦袋!
    • Distracted 分心
  2. ADT專注力缺憾症
    • 我們不知不覺患上了專注力缺憾症Attention Deficit Trait,因而令原本精明的行政管理人員不能如常表現出最佳的自我!  事實上,有研究顯示我們大部份人在工作時只有53.1% 是處於全神貫注的狀態,而46.9%是心不在焉,魂遊象外![6]
  3. 一心多用 (Multitasks)
    • 薩塞克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詢問調查75名健康男性和女性平時使用不同電子產品的時間,以及對各種電子產品劃分的注意力情況。受試者們平時皆有執行「多工」的習慣:如一邊上網,還一邊看電視和接聽電話。之後,研究人員為受試者進行腦部掃描,結果顯示,他們大腦前額葉內側中有一塊被稱為前扣帶迴皮質(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, ACC)的區域有縮減的現象。[2][3]
  4. 事倍工半
    • 人們主觀認為「多勞多得」是定律,但工時愈長就代表經濟愈好嗎?《哈佛商業評論》研究20年資料,結果發現勤力工作與經濟增長沒有必然關係。國際勞工組織(ILO)勞動環境專家Jon Messenger進一步指出,「長工時會令每小時勞動生產力下降」[4][5]

在下一文章,本人會提出正念的運作和它對減少壓力的成效。


Reference List:

Acnnewswire.com. (2018). 信諾公佈2018年「360°健康指數」調查結果. [online] Available at: https://www.acnnewswire.com/press-release/traditionalchinese/44671/%E4%BF%A1%E8%AB%BE%E5%85%AC%E4%BD%882018%E5%B9%B4%E3%80%8C360%C2%B0%E5%81%A5%E5%BA%B7%E6%8C%87%E6%95%B8%E3%80%8D%E8%AA%BF%E6%9F%A5%E7%B5%90%E6%9E%9C

Killingsworth, M. A., & Gilbert, D. T. (2010). A wandering mind is an unhappy mind. Science, 330(6006), 932-932.

Lee, S., McCann, D., & Messenger, J. C. (2007). Working time around the world. Geneva: ILO.

信報財經月刊. (2017). 信報財經月刊 — 長工時≠高效率  不要「低等勤奮」. [online] Available at: http://monthly.hkej.com/monthly/article/id/1691012/%E9%95%B7%E5%B7%A5%E6%99%82%E2%89%A0%E9%AB%98%E6%95%88%E7%8E%87+++%E3%80%80%E4%B8%8D%E8%A6%81%E3%80%8C%E4%BD%8E%E7%AD%89%E5%8B%A4%E5%A5%AE%E3%80%8D

李, 小奕(2016). 一心多用效率高? 小心智商降低腦力衰退. [online] 新紀元周刊|和您攜手,共同走進新的紀元. Available at: https://www.epochweekly.com/b5/505/17181.htm

潘, 懷宗 (2019). 逢甲大學週報-逢甲週報-一心多用 小心大腦萎縮. [online] Fcu.edu.tw. Available at: http://www.fcu.edu.tw/wSite/ct?xItem=246197&ctNode=30030&mp=204501


Leave a comment!

Blog at WordPress.com.